top of page
Search
Writer's picture貳參玖柒映像

《高雄工藝匠人》剪輯觀察筆記

-尋覓那份因沉澱而專注的時刻

對於寫實記錄與訪談類型的影片,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?

有一定的片長(需要花時間觀看)、故事或議題性(是不是有興趣的人事物)、類型風格(受訪者侃侃而談的敘事方式)等等,在現今如此多影像資訊爆炸的速食時代,人們首先在片長秒數就開出第一槍過濾選擇,這些都是我們在剪輯訪談紀實的影片時,更需要思考該怎麼讓人們願意點開影片、駐足看完。


在這個專案裡,總共有五位素人受訪者,各自在竹編斗笠、植物染、手作窯烤麵包、手作陶與臺灣山茶製茶的技藝領域中,分享屬於他們的心路歷程,預計總片長10分鐘。在知道這樣的內容後,前述所提到的那三點印象,是否開始發酵動搖著你點開影片觀看的心志了呢?




|進剪前製|

通常我們會將當天拍攝的影像素材做備份、轉PROXY(剪輯軟體內建轉檔成較小的格式,讓後期運算的預覽更流暢)、按場次與拍攝格式做畫面分類(為了在進剪時能更快速找到所需影像)。


下一步是和導演討論影片方向與風格,在這個專案裡,導演特別提到一項非常重要的需求:減少訪談篇幅。(OK,訪談紀實片裡減少訪談篇幅,這很合理),為的是希望能跳脫訪談紀實常見的敘事手法,嘗試找到不同的說故事角度,再來也要先知道需要出幾支影片、各個片長(例如30秒、1分半、10分鐘等),因為片長會影響整體節奏與內容分配。


接下來,開始進行素材的讀取與感受(我們會暱稱「吃素材」),然後擬定一份剪輯結構大綱和導演做更具體的回饋、影像敘事再確認,此階段也會同步找尋合適的配樂來討論氛圍節奏。當目標與需求都落定,就可以開始運行心中的小宇宙,坐到剪輯台前滑起名為滑鼠的太空船了。






|讓畫面說故事|

10分鐘的片長、5位受訪者,每個人平均2分鐘篇幅的心路歷程,老實說,單就這樣想像起來,真的會讓人提不起勁……還記得當初在切入發想前,正好在重 溫一部韓劇,而韓劇的下集預告就這樣拉住我的視線,如果把下集預告這樣的思維放進來會是怎麼樣呢,靈感之雷就是這樣劈過來的。下集預告的剪輯結構拆解,來自於人設夠鮮明、背景夠立體、台詞夠精準、分鏡好理解、短秒內看見故事衝突與懸念之處。

在聽完、感受完5位受訪者的所有訪談內容後,恰好發現他們每個人看似平行卻又能彼此交集對話的共感情緒,他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背景、領域,但有著同一份能量狀態互相串流,於是在訪談篇幅的分配上,我試著透過讓每位受訪者盡量精確地說明自身故事、表達情緒,但在5個人的篇幅綜觀串聯起來的時候,他們更是在共同回應一份情感狀態,這是我在這個專案裡最美麗、最神奇的發現。


在和導演的共識中,我們討論到或許可以使用分幕做為一種敘事,最常見的就是三幕式手法,同時為了讓觀者加深對於「看劇」的心理導向,便將三幕都賦予章節名,除了是故事內容的提示也劃分出戲劇段落。

開場:也是序章,在30~35秒之間為觀者「建立角色」,在剪輯概念上帶入角色充滿戲感的方式做出場,讓觀者感受他們的性格氣質、專長技藝與周邊環境元素,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初次見面總是比較含蓄,所以開場不宜過長,點到為止的隨著配樂輕快舒緩的節奏,順勢帶出片名做一個無縫轉場。


第一章|適逢其時

約莫兩分鐘篇幅的角色印象與背景資訊加深加廣,在畫面呈現上更進一步看見每項工藝技術的工序過程,受訪著們用靦腆但真誠的語氣說著他們對於自身興趣、喜好的想法,看似笨拙又樸實的日常小故事,卻是影響他們每一個人的轉捩點,就如同章節名稱般,故事總是從這樣平凡的日常開始,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適逢其時地去接觸一個人事物,然後就這樣陪著我們走了好長一段路。

第二章|心之所向

急轉直下的情緒,將近四分鐘的篇幅,每一位受訪者們這時才娓娓道出自身的挫折、迷惘與難處。從「戲劇」層面來理解,若是我們與受訪者已經建立起情感連結,那麼在他們歷經衝突時,觀者也會覺得感同身受。


這邊的剪輯概念便是如此,但我不希望整體落得太刻意,點到為止的剪輯節奏與分配上,讓5個人的共感情緒做主軸串聯,前一位受訪者所留下來的提問或懸念,下一位受訪者出來做回應,5人之間不斷地出場回應著彼此,給予問題也給予回覆。

每個人在面對生命所遭逢的各種疑問,周遭的助力固然需要,但心之所向即是身之所往,最終都要回歸聆聽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。不管是旅遊還是冒險,甚至是最平凡的日常,那些適逢其時的經歷,都會像種子般埋進我們的心裡,在關鍵的時刻影響我們對生命做出不後悔的選擇。

最終章|一期一會:同樣將近四分鐘的篇幅裡,有訪談的段落大概只佔一分鐘,節奏上快速混剪5位受訪者談及他們如何回歸專注,另外一件很神奇的巧合,更是5位受訪者皆在大自然的贈與裡找到情感流淌的出口,其中也有隱含著自我揭露到療傷平復的緩慢過程,他們不約而同地實踐著「取之於自然、還之於自然」的平凡日常。


最後無聲勝有聲,5位受訪者的聲音自然而然地淡出,這是一段期待觀者進入更沉浸的觀影嘗試。剪輯呈現上試圖藉由他們的神情細微的變化,去捕捉出那份內斂的平靜時刻,而這也是他們在面對第二章所提及的難處中,不言而喻的、用行動去體會出來的答案,也正是那樣的狀態,深深的感受到他們由內而外散發出的「職人精神」。


所以當下就想到「一期一會」這個日本四字熟語,意思是人與人、事、物相遇的珍貴,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相會。




|配樂選曲|

在這支影片中所使用的三首授權音樂,在挑選上,除了整體樂器的配置上有明確的情緒線(如安靜、激昂、快進、和緩等),也會盡量尋找兩種樂器為主的配置(如鋼琴與弦樂器組合),樂器編織的層次與段落的變化越多,在音樂剪輯的鋪陳上也會相對活用。同時,這三首音樂都來自同一位作者的同一張專輯,這樣的選擇恰巧能讓三首音樂的風格調性更相對接近,在於剪接音軌上可以盡量做到更自然的銜接。




|後記|

從5位受訪者所感受到的,除了對於那份技藝專業的珍惜與感謝之外,最受感染的是誠實地看見並面對自身的各種狀態,找到方式做轉化,唯有如此才得以找到平靜、沉澱、穩住自己找回方向。「取之於自然、還之於自然」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口號,而是最真實的寫照,這簡單的八個字背後所代表的深意與廣度,更是令人動容的。


所以我想透過自己的剪輯技術,試著去傳遞這份體驗與共感做為回饋,希望每個人在看完的時候,都有機會感受到這份平靜的力量並且帶著走。


感謝這5位受訪者的故事,也感謝點開影片觀看的朋友以及閱讀至此的你們,謝謝你們所串連起這一期一會的瞬間。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影片連結:


117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